文教頻道
中山教育評價改革9個省級試點項目順利結項
五育并舉握緊育人拳頭
發布時間:2024-07-30 來源:中山日報


   我市蓬勃開展民樂進校園活動,圖為學生在演奏民樂。    記者 文波 攝

近日,中山作為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市、南頭鎮作為試點鎮、石岐體育路學校作為試點校及6個試點項目,均順利通過省委教育辦的終期驗收。

自2021年11月廣東省開展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我市已形成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各成員單位密切協作,各鎮街、學校組織實施的教育評價改革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逐步構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評價改革體系,探索形成“自主淘寶”式的校內課后服務模式,中小學藝術素質測評被列入省深化教育評價改革首批典型案例;3個學校案例入選省第三批評價改革典型案例;連續三年開展教育評價改革——中山在行動主題活動,遴選并發布了80個市級教育評價改革典型案例。

一批改革先進學校涌現

“教育評價改革是激發教育活力的關鍵所在,不僅關乎教育的現狀,更關乎未來的發展?!笔薪逃の瘯?、市教體局局長彭曉新表示,中山開展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工作是為了先行先試,積累有益經驗,為更大范圍內的教育評價改革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2021年,我市9個項目入選省級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涵蓋市、鎮、學校多個層面,包括中山市和南頭鎮的教育評價改革試點、中山市教師發展中心的《基于專家原型的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模型及評價》、石岐體育路學校的改革實踐和健全勞動教育評價方式、南頭鎮中心小學“四樂少年”學生評價項目、三角鎮中心小學小學勞動教育清單制度的建立與實踐研究、小欖鎮明德中心幼兒園的德育“三軌”評價模式改革和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的“培智學生綜合評價改革”。

在教育評價改革上,石岐體育路學校率先邁出了創新步伐。該校通過“黨建工作評價項目”“立德樹人與師德相結合項目”“‘五育并舉’綜合評價項目”3大方面與8個單向試點項目,對學生、教師評價進行改革,確保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和實踐,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一是以黨建工作落實情況占比50%納入學校各項工作考核評價,確保了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二是將教師立德樹人任務成效與師德修養評價整合,讓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得到落實;三是探索出五育融合并舉評價模式,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升?!案母锸桥c時俱進的工作,學校將以點帶面,把研究成果推廣和覆蓋到更多學校,努力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笔w育路學校校長孫華說。

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則通過實施“培智學生綜合評價改革”項目,聚焦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制訂、實施與評價,構建了一個集評價理念、內容、實施、辦法和應用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推動特殊教育工作的全面發展?!懊恳粋€特殊孩子都有自己的障礙類別和特殊需求,很難用統一的試卷來衡量。我們不斷碰到新問題,比如評什么?誰來評?如何評?教—學—評一致性如何應對個體間差異等?!敝猩绞刑厥饨逃龑W校教務處主任林昌表示,項目試點以來,學校堅持問題導向,以項目式實踐活動逐一破解問題,推動教育質量提升,將特殊學生培養成在社會上有尊嚴有價值的人。

如何聚焦教育發展核心問題,構建更科學更“接地氣”的學生評價體系?南頭鎮中心小學“‘四樂少年’學生評價”項目通過多元主體的評價手段,建立可視化的積分兌換體系,以導向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正向引導和激勵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該校校長衛坤表示,在“四樂少年”的評選中,不僅少年們感受到了收獲的喜悅,還能用自身的風采吸引更多的同學行動、進步、成長?!巴ㄟ^參與四樂少年評價,我能看到自己的成長,也能看到每一位同學身上的閃光點,我們都為自己的成長驕傲?!痹撔K哪昙墝W生陳秋虹開心地說。

小欖鎮明德中心幼兒園以構建生活化德育課程為切入點,開展德育“三軌”評價模式改革與實踐,通過更新評價視角,辯證評價方法,擴展評價主體等,實現了從成人到兒童、從教材到生活、從結果到過程的轉變,促進了辦園質量的提升?!拔覀兊脑u價系統實現了學生評價的智慧化,得到家長、社會及教育同行的廣泛認可,已輻射帶動實踐園30余所?!痹搱@園長伍春虹表示。

五育融合發展,引領中山教育品質提升

中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有哪些突出的亮點值得關注?記者了解到,中山聚焦五育融合發展,深化校園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德育評價方面,中山出臺了《中山市推進中小學實施〈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工作方案(試行)》,通過一校一案的方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創立“尋找身邊的思政好老師”“百名書記講、聽、評思政第一課活動”等“大思政”品牌活動,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在教學評價上,中山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中山市初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涵蓋了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學校特色等多個評價維度,注重增值評價和過程性評價權重,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初中辦學質量評價改革典型經驗和區域評價模式。

體教融合方面,我市創造全市青少年陽光體育新名片,推出“天天動起來”校園體育活動,實現全市中小學全覆蓋。通過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激發校園活力;全市“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發展齊頭并進,校園體育人才輩出。數據顯示,全市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已從2019年的29%提升至現在的60%以上,近視率也從56%下降至50.4%。

在美育領域,中山全面實施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構建起涵蓋“基礎指標、學業指標、發展指標”的三級測評指標體系,有效推動藝術課程開齊開足上好,促進藝術教師規范教學教法,學生養成藝術學習習慣、家長重視孩子藝術素養成長,形成了具有中山特色的教育評價改革路徑。目前覆蓋全市324所中小學校,參與學生481790人,教師3185人。有效推動藝術課程開齊開足上好,促進藝術教師規范教學教法,學生養成藝術學習習慣、家長重視孩子藝術素養成長。

勞動教育方面,我市建立了中山市首個中小學“五育并舉”綜合實踐基地,通過“八個一”活動,推動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研學實踐相結合,推動校內外勞動基地場所建設,在全市范圍內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學生參與勞動實踐常態化的濃厚氛圍。

改革教師評價,注重師風師德常態化建設

為了鍛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中山市教體局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性開展“師德五分鐘”活動,充分利用開學前、學期末以及寒假、暑假、春節等重要節日前的教職工大會以及學科組、備課組、年級組組織開展的集體備課、科組會議等活動,安排開展原著研讀、心得交流、案例分享等形式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

同時,相關部門積極創新教師評價模式,自主開發了“基于大數據的教師發展性評價”體系,動態反映教師的發展軌跡,形成教師發展電子檔案袋,并為每位教師智能生成教師發展評價報告。這種個性化教師發展評價模式,不僅能讓教師清晰了解自己的教學現狀與改進方向,還能有效激發教師的自我提升動力,讓評價為教師賦能。

在制度建設上,中山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也下足了功夫,制定《中山市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競聘推薦指引》,突出教育教學實績評價,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把課程思政建設情況和育人效果作為評價重要內容,向一線優秀教師傾斜。全市教職員每年填寫師德報告表,簽訂師德承諾書。組織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專項檢查。開展嚴禁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和違規接受禮品禮金問題的專項治理、建立師德違規行為查處情況通報制度。

以“雙增”促“雙減”,家長滿意度逐步提升

如何在《新課標》和“雙減”背景下,為學生評價和發展賦能?中山市首創的互聯共享“自主淘寶”課后服務中山模式,旨在搭建對學校、教師、學生、課程、機構的多維評價體系,以體育、藝術“雙增”促“雙減”。

為落實“雙減”工作,中山首先是壓減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其次是做好課后服務工作,先后建立“課后服務素質課程資源庫”以及“課后服務素質課程師資庫”,通過實施“一鎮(街)一策”“一校一案”,確保課后服務在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讓有需求學生全覆蓋,破解課程資源和師資資源有限問題。

目前,全市應開設課后服務的301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全面開展課后服務工作,校內教師參與率達98%以上,小學生參與率90.2%,初中生參與率 97.51%。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課程涉及藝術、體育、科普、勞動、閱讀、心理等16大類332門特色課程,引入校外機構169家,師資1540人。

市教體局校外培訓監管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雙減”工作實施兩年以來,學科類培訓無序發展得到遏制,培訓費平均下降4成以上,非學科類價格總體平穩;此外,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制定了作業管理細則,并建立了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在作業管理、課后服務時間等方面,各校均達到100%的合規率,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滿意度也分別高達96.66%和96.74%。

“教育評價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不同主體,牽一發而動全身?!迸頃孕卤硎?,未來,中山將積極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要求,引導各級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破除重分數輕素質的片面辦學行為,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加快推進教育強省建設貢獻力量。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丁香婷婷深情六月久久蜜芽|日韩 女同 精品 在线 蕾丝|亚洲制服中文字幕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