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由中山市詩歌學會、中山市作家協會聯合主辦,南朗街道沖口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承辦的“沖口田園賽詩會暨詩歌沙龍”活動,在沖口村文旅中心“沖口畔集”(OKK沖咖啡店)啟幕。中山20余位作家、詩人以田園為卷、詩情為墨,通過采風創作、賽詩交流,共同擦亮“中國詩歌創作基地”與“沖口作家村”文化品牌,為鄉村振興注入詩意動能。
活動當日,詩人們漫步沖口村的稻田、古巷與青磚黛瓦的民居間,蜿蜒的村徑、搖曳的稻浪、斑駁的墻影化作筆下鮮活的意象。作家李楠感慨:“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自帶詩意,連風中都飄著靈感?!辈娠L環節中,詩人們與村民圍坐暢談,聆聽沖口村的歷史變遷與鄉愁故事,將田園的煙火氣與文化的厚重感融入創作。
本次賽詩會由著名詩人王曉波擔任主評委,市作協主席、市詩歌學會主席黃廉捷(兼沖口村文化村長),市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黃祖悅,市作協副主席、市網絡作協主席王捍紅,市詩歌學會副主席洪蕪、黃金湖等嘉賓齊聚一堂,市詩歌學會副秘書長步緣主持活動。沙龍分為“即興創作”“詩歌朗誦”“主題研討”三大環節。詩人們以“一句詩自我介紹”破冰,隨后圍繞“如何讓詩歌更‘接地氣’”展開深度討論。
經評審,王捍紅的作品《稻香里的鄉音》憑借對田園生活的細膩捕捉榮獲“最佳田園詩作”,李楠的《古巷密碼》則以天馬行空的意象摘得“最野靈感獎”。作為中山市落實“百千萬工程”的創新實踐,本次活動以詩歌為紐帶,將“文藝創作+鄉村農文旅”深度融合。
黃廉捷表示,詩歌不僅是文字的藝術,更是鄉村文化振興的“軟實力”。選擇在“沖口畔集”舉辦活動,正是希望與游客、群眾共享詩意,讓文藝真正走進田間地頭。他透露,未來將持續推動文藝資源下沉,通過文學交流、詩歌創作等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提升村民文化素養,使文藝成為鄉村振興的“金色種子”。
記者 柯頌 通訊員 黃祖悅
◆編輯:吳玉珍◆二審:張耀文◆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