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你要掛號是嗎?不用急,我來幫你?!?span style="text-indent: 2em;">“檢驗科就在對面,我帶你去?!薄?/span>在火炬開發區人民醫院,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貼心服務患者的身影,已成為醫院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自學習教育啟動以來,中山火炬開發區人民醫院黨委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通過黨建引領、體系創新、服務延伸、長效機制等有力舉措,構建起隊伍專業化、服務標準化、場景精細化的常態化志愿服務體系,切實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診療流程不熟悉、等候時間長等實際問題,推動“四個萬家”普遍直接聯系群眾活動落地見效,不斷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一、黨建引領:以“四個萬家”活動架起黨群連心橋
醫院黨委將志愿服務作為踐行學查改的重要載體,領導班子帶頭落實“紅馬甲周六行”機制,通過換位體驗累計收集整改意見22條,推動信息系統優化等18項措施落地。這種“關鍵少數”示范機制,有效破解了以往志愿服務“散、弱、短”的困境,形成“黨員帶頭-職工響應-社會參與”的協同格局。
二、體系創新:構建多元共治的志愿服務生態圈
在院黨委引領下,醫院建立起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的志愿服務體系。
隊伍專業化。建立“1+4+N”組織架構(1個志愿總隊、門診導診、自助機操作指導、特殊關愛、應急支援4類專項小組、N個社會聯盟),整合銀發志愿者、高校學生、小志愿者等340余人次力量,有效縮短繳費取藥等待時間,改善就診秩序,門診滿意度達95.5分,投訴率下降39%。
服務標準化。引入門診“十個一”全流程服務體系,包括“一單指引”“一證優先”“一陪閉環”等標準化動作,使1.7萬人次患者平均等候時間縮短40%。
場景精細化。針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不會使用智能手機預約掛號等問題,通過開設老人就診通道,每周七次常態化服務,累計惠及群眾1700余人次。
三、服務延伸:打造移動的健康惠民陣地
突破醫院物理邊界,構建“三進三送”服務網絡:
進社區:聯合7大社區開展“中山六院周六行”,實現義診-檢查-轉診閉環服務,發現需轉診患者100余例。
進校園:創新“家長學堂+急救培訓”模式,使受訓民警成功實施猝死搶救,驗證服務實效性。
進企業:通過中醫藥夜市等特色載體,將乳腺癌篩查等專業服務融入生活場景,累計服務3200余人次。
四、長效機制:鑄就可持續發展的志愿品牌
以上率下:設立“領導班子志愿服務日”,將志愿服務作為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整合資源:依托“中山六院周六行”“門診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團委7隊4號1組”等陣地,形成協同聯動的工作合力。
制度保障: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體系,將體檢優惠等激勵措施與交通補貼、餐補形成組合拳。
能力建設:開發“溝通禮儀-急救技能-健康科普”三維培訓課程,通過情景模擬提升志愿者共情能力,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專業化志愿隊伍。
下一步,中山火炬開發區人民醫院將進一步鞏固現有成果,探索建立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的志愿服務運行機制,扎實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更深入地傾聽患者心聲,敏銳捕捉診療流程中的新堵點、新訴求,及時發現并協助化解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類“急難愁盼”。將志愿服務的觸角延伸到預檢分診、診間引導、檢查陪護、健康宣教、心理撫慰等更精細的環節,提供更貼心、更專業、更有溫度的精準幫扶。讓志愿服務的“暖流”持續浸潤醫院每個角落,成為提升患者就醫體驗不可或缺的“穩定器”。
◆編輯:李靖◆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