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才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中山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明年1月1日實施
發布時間:2023-12-26 來源:中山日報

12月26日,《中山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召開。據悉,《條例》已于2023年11月23日經廣東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批準,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黃俏倫主持會議。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立法發言人馮鏡華解讀《條例》有關內容,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衛健局、市教體局、市工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司法局等多部門解讀條例的有關內容具體措施并回答媒體問。

12月26日,《中山市人才發展促進條例》頒布實施新聞發布會召開。 記者 易承樂 攝

為中山人才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據了解,《條例》共六章五十七條,涵蓋人才培養、人才引進、人才評價與激勵、人才服務與保障四大方面,進一步完善了中山人才工作體制機制。

《條例》所稱人才,是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者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或者提供專業服務,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稐l例》的實施將為今后中山開展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條例》明確,符合條件的人才,可以在入戶、子女入學、配偶就業、醫療保障、住房安居及其創新創業等方面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和便利化服務。

此外,《條例》對于中山本土人才的培養設定了四個方面的制度和措施。包括吸引本土青年人才回流中山、支持本土院校自主培養人才、大力培養戰略人才等六類重點人才、以職業技能競賽助推人才培養。

《條例》主要通過搭建平臺、保障待遇、優化服務等三個方面制度和措施來留住人才。在吸引人才方面,《條例》主要從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打破人才供需信息壁壘、優化人才引進服務、打破人才流動壁壘等四個方面制定了11項制度和措施。

與過去相比,《條例》設定的人才評價體系有三方面的創新。

一是創新了人才評價標準。目前,《條例》劃分企業經營管理、科技創新、宣傳文化、教育、衛生、鄉村振興及其他綜合等7個領域,由市工信、科技等7大部門分別評定人才,充分發揮相關主管部門更熟悉本行業領域人才現狀、需求和評價標準等的優勢,重點突出人才的創新價值、專業能力和業績成果。

二是創新了人才貫通評價機制。

三是充分賦予用人單位人才評價自主權。

【焦點問答】

問題一:《條例》第一章第七條專門規定市人才工作綜合主管部門應當定期開展人才政策落實情況評估。請問特聘人才政策實施以來是否有進行評估或調整?

市委組織部:特聘人才政策是我市2022年發布的《中山市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二十三條》(“人才23條”)中分量最重的一個創新舉措,推出以來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按照市委相關要求,我們堅持邊實施邊評估邊優化,在2022年評定首批236名特聘人才的基礎上,廣泛聽取各方面反饋和建議,持續完善特聘人才制度。一是全面調整優化評定指標。市委人才辦先后到各領域主管部門開展調研,召開5次工作推進會,指導各領域主管部門修改完善2023年度特聘人才評定方案和指標體系。二是下放評審權限賦權鎮街。以火炬開發區、翠亨新區為試點,下放企業管理、科技領域特聘人才評審權限,拿出一定名額由兩區直接評定。三是創新評定及申報方式。充分發揮人才政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專門增設特別引進條件,實行隨到隨核,即核即聘,為企業常態化招才引才提供政策支撐。2023年報名參評的各類人才1202名,報名人數同比增長20.56%,其中新增設的特別引進條件吸引了100名新引進人才申報。

問題二:《條例》要求通過分類分層培育人才,確定了6類重點培養的人才類型,有針對性地推進人才培養工作。其中,市政府應當將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總體部署。請問,在培養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市科技局:青年科技人才處于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市科技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一是加快建設重大科研平臺,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事業發展平臺;二是支持和鼓勵青年科技人才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優青、青年拔尖人才等國家和省的項目,對入選的人才給予相應資金配套;三是以科技項目為抓手,在每年的社會公益與基礎研究項目中專門設置青年培養計劃項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申報。同時,以市級創新科研團隊項目為抓手,鼓勵青年科技人才跨學科、跨領域組建科研團隊,申請和承擔市級創新科研團隊項目,今年專門設置了青年拔尖人才團隊專題,團隊中青年科技人才占團隊人數比例為53%,資助青年科技人才數為歷年來最高。

問題三:人力資源服務業首次寫入《條例》有何意義所在?

市人社局: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做專業引才服務,以專業的人力資源服務留住人才。為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在促進就業創業、優化人才配置、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發展,更好地服務和保障人才,此次《條例》第四十七條要求政府采取各種方式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并將人力資源服務內容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支持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參與政府購買服務,著力提升我市人力資源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第四十八條規定政府應當支持引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和骨干企業,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實現人才服務產業化、規?;l展。

問題四:如果人才因創新創業需要相關法律服務或者法律幫助的,應該如何獲得公共法律服務?

市司法局:目前,我市已建成了“實體+熱線+網絡”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并實現“三臺融合”。企業和群眾可以通過三種形式獲取法律服務:一是實體平臺,現在中山已經形成了市鎮村三級的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分別為市級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各鎮街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各村居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在全市無論企業還是群眾遇到法律問題,都可以到實體平臺進行咨詢,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在博愛五路68號,即市司法局一樓大廳。二是熱線平臺,即可致電12348,這個熱線電話可以提供“7*24小時”“全科醫生式”的法律咨詢服務。也可以在工作時間致電我市的8836314 8進行法律咨詢。三是網絡平臺,即登錄廣東法律服務網或者進入粵省事小程序的法律服務專區,通過在線咨詢獲取線上法律咨詢服務。也可以通過我們6月28日新上線的“中山公共法律服務”小程序來獲取法律服務。


編輯? 陳彥? 二審 朱暉? 三審 程明盛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丁香婷婷深情六月久久蜜芽|日韩 女同 精品 在线 蕾丝|亚洲制服中文字幕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