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2025 AI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人工智能工程師項目發布會”在中山日報社16樓中山市網上新聞發布廳·海外傳播中心舉行。發布會聚焦人工智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融合,邀請人工智能專家為來自行業協會、市內高校及企業的各界代表,詳細解讀了廣東省及中山市AI發展政策,分享全球AI發展趨勢與人才需求。會上,中山日報社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四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創-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四位一體合作機制。

發布會聚焦AI人才與產業融合
引入雙培訓項目
中山日報社作為扎根中山、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主流媒體,積極發揮平臺優勢,于2023年展開AI領域的探索,成功推出了001號數字員工、AI主持人、AI互動數字人、AI全媒體創作平臺、AI審核工具等產品,充分展示了自身在AI應用方面的創新能力,也為此次培訓項目的引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山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中山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廣東中山文旅集團籌建負責人伍學標在會上致辭指出,中山市正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人工智能產業被視為驅動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堅實支撐,當前人工智能訓練師、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工程師等核心崗位人才仍存在巨大缺口,并成為制約AI產業提速的關鍵因素之一,亟待解決。

此次中山日報社主導引入“人工智能訓練師”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工程師”培訓項目,通過線上培訓、資格認證、專題研討會以及“中山日報AI講師團”等多元化方式,全面推進項目落地與人才培養,為中山市人工智能產業持續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同時搭建高端交流平臺,為中山AI產業的協同創新與生態構建注入強勁動力、奠定堅實基礎。
會上,中山日報社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等四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創-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四位一體合作機制。

高校與企業共建AI人才培養新模式
會后,記者就中山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動產業升級以及人才培養等問題,分別采訪了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計算機學院院長鄒昆和中山日報社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程廣勇。
問及中山市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推動產業升級時,鄒昆表示,中山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制造業基地,傳統產業占比很高,面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半S著開源大模型的發展,例如今年deepseek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智能應用的門檻?!编u昆建議,可以結合中山產業實際需求定制垂直領域AI應用模型,快速實現“小快新”的智能化改造。

談到高校如何在人工智能領域發揮作用時,鄒昆指出,高校的三大職能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定位是高水平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是首要任務。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敖裉彀l布會提及的兩個培訓項目都屬于應用型人才培養范疇,今天與中山日報社達成的戰略合作也是高校加強產教融合方面的一項重要舉措?!编u昆說。
程廣勇接受采訪時則表示,目前,很多人對于AI的學習還處在零星學習、未成體系的狀態,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未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通過成體系的學習,能幫助技術人員、企業更全面地挖掘應用場景,更好地使用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為此,中山日報社的課程精心構建“理論+實踐”雙螺旋體系,從基礎理論夯實,到數據標注實操、模型訓練全流程教學,層層遞進,讓學員能深入理解并靈活運用知識。

當被問及培訓項目權威性時,程廣勇介紹,經過培訓項目考試獲取的證書均是權威認證的證書?!度斯ぶ悄苡柧殠煛纷鳛閲衣殬I技能等級證書,學員考取后不僅能申領人社部門的補貼,還可享受個稅抵扣政策;《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工程師》由工信部教考中心頒發職業技術證書,并同步授予百度《生成式AI應用工程師》認證,雙證加持,為學員的職業晉升與薪資提升筑牢堅實壁壘。
編輯 汪佳? 二審 朱暉? 三審 蘇小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