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清晨六點半,民眾街道義倉路民平段的薄霧尚未散去,52歲的陳宇航已蹲在田埂上,像呵護嬰兒般細心打理每一朵火龍果花,將每一顆成熟的“紅寶石”輕輕攏好。他抬頭對記者咧嘴一笑:“聽!冷鏈車的喇叭在村口響起,今天又能裝800斤!”誰能想到,陳宇航去年還在為火龍果10天的“生死期”犯愁。
陳宇航的“十天焦慮”
陳宇航的8畝地,是他在2015年從西雙版納“搬”回來的——當年他在西雙版納種香蕉,聽說家鄉搞鄉村振興,便帶著一身種果本領返鄉。頭兩年,果子長得漂亮,卻賣不上價:果販壓價最低時1.8元/斤;自己擺攤日曬雨淋,一天賣200斤;錯過10天銷售黃金期,爛果只能喂雞?!澳菚r候,夜里做夢都是火龍果變紅燈,一閃一閃提醒我快爛了?!标愑詈交叵氘斈曛两袢孕挠杏嗉?。
轉折發生在2023年6月,民眾供銷社在助農服務方面為陳宇航的果場搭建線上和線下銷售平臺。在2025年5月,中山市供銷合作社在民眾街道啟動“村社合作”后,接源村便成為“001號”試點。
陳宇航被拉進微信群“供銷助農直采群”,群公告直白:“本地果,從田地頭價,直接配送到企業?!惫╀N社的冷鏈車開進地頭,過磅、套網、打冷一氣呵成,6小時后他的火龍果出現在民眾街道某企業員工食堂,標價5.2元/斤。陳宇航掐指一算,比以往自己銷售要多賺三四成?!艾F在只管種好果,銷售的事交給供銷社!”陳宇航笑得皺紋里都帶著光。
1600畝水稻“托管記”
陳宇航的故事只是序章,距離火龍果園10公里的沙仔村,1600畝水稻田正上演“變形記”。2023年,這片田畝產250公斤,而該村的集體收入低下,令不少村民頗有怨言。2024年,沙仔村將土地“打包”給中山供銷農服公司,畝產量增長至370公斤。不僅畝產增加,種地也變得更加省心。今年春耕時期,插秧機開過,泥水翻卷,一行行秧苗筆直如尺;無人機起飛,2分鐘完成一畝施肥;收割機轟鳴,稻谷直接裝車拉到烘干中心?!艾F在農忙時種1600畝也只需要5人,日常2個人就可以維護?!鄙匙写骞ぷ魅藛T林鑒明算了一筆賬:今年畝產370公斤,預計村集體增收數額可觀,“年底分紅,家家戶戶都能收到‘糧票’?!绷骤b明笑著說。
陳宇航的火龍果、沙仔村的水稻,正是中山“百千萬工程”中“經濟美”板塊的生動注腳。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供銷社的“村社合作”已經協助村委申請各級、各項相關財政補貼資金約8萬元,帶動本地農戶153戶,平均每戶年取得收入1250元。此外,供銷社還結合自身經營業務優勢,在接源村、錦標村開展煙花爆竹合作經營項目,切實為兩村村集體增加30萬元收入,為村集體事業謀取更大福祉。傍晚,陳宇航的女兒回家帶來一個好消息:有電商平臺想請他做直播帶貨。陳宇航撓撓頭:“我只會種地,不會直播帶貨??!”女兒笑他:“爸,你就講火龍果怎么甜、怎么種,網友愛聽!”田埂上,火龍果花悄然綻放,陳宇航望著遠處連片稻田,突然冒出一句:“以前愁賣,現在愁不夠賣——這煩惱,我喜歡!”
記者 李鑫 見習生 周昊 實習生 鄒心怡 通訊員 王紅賓
◆編輯:李靖◆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