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雨絲剛掠過三角鎮金鯉灣濕地公園旁的村道,泥土的腥香混著生魚的鮮氣便漫了過來——這是盛夏暑氣里,三角鎮生魚出塘旺季獨有的味道。13輛外省加長大貨車在路邊排成長龍,車斗里空蕩的塑料筐沾著晨露,泛著潤潤的潮光;魚塘那頭,10多名工人赤著腳踩在沒過腳踝的塘泥里,正合力將一張銀亮的漁網往岸邊收緊。網兜里,成千上萬條生魚蹦跳著撞出“砰砰”聲響,像一汪流動的銀浪,卷著三角鎮獨有的豐收熱意,撲面而來。

13輛外省加長大貨車在路邊排開長龍,等待裝魚。記者 文波 攝
這是結民村生魚養殖戶陳志雄養殖場里,暑期旺季的忙碌圖景。漁網剛一靠岸,工人們便麻利地將生魚裝上特別改造的三輪車——車斗兩側裝著擋板,底部鋪著防滑膠墊,專為暑天運魚防滑設計。三輪車“突突”地駛到路邊,一拉車斗閘門,生魚便“嘩啦”一聲如水般涌進地上的攤位,早端坐其中的數位工人指尖翻飛,眨眼間就按大小把魚分揀進不同的筐里,指尖帶起的水珠濺在筐沿,混著暑氣蒸騰成一片細碎的霧。
“2斤以上的占七成半,收購商給8塊多一斤!”戴著遮陽帽的“90后”陳志雄在磅秤旁記賬,筆尖劃過紙頁的沙沙聲里,眼角眉梢都漾著笑,“這塘6畝,去年6月放的苗,就等著暑期這波旺季出塘。今兒起捕撈上12萬斤,畝產沖到21000多斤!”他翻著賬本算得清楚:“成本6.9元一斤,一斤賺1塊多,這一塘純利就有12萬多元。今夏訂單排得滿,后面幾塘也得趕著時節出!”

生魚過磅。記者 文波 攝
雨珠順著遮陽棚邊緣滴落,卻沒澆熄現場的熱乎氣。八九位流通客戶舉著單子在磅秤旁排隊,嗓門亮得蓋過雨聲:“陳老板,先給我勻2萬斤!河北、上海的車都在路邊候著呢,暑期市場缺口大,晚了就搶不著了!”“這批魚活力足,暑期深加工訂單催得緊,指定要這種!”陳志雄笑著應道:“放心!昨晚就清了塘邊排水渠,雨再大也淹不了,保準誤不了你們趕路!”
暑期正是生魚出塘的黃金旺季,這樣的熱鬧,連日來在三角鎮的魚塘邊循環上演。自今年6月生魚價格穩步上揚,養殖戶們的勁頭就像暑天塘里的魚一樣“躥得快”。三角鎮農業林業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楊菁介紹:“入夏后尤其是暑期,市場需求猛增,全鎮生魚進入集中出塘期。目前畝均產1.6萬至1.8萬斤,部分養殖場突破2萬斤,畝利潤穩穩站在1.5萬至1.8萬元之間?!?/p>
“以前盼著畝產過萬,現在琢磨著怎么讓魚長得更勻實,好趕上今年這波好行情?!别B了20多年生魚的養殖戶黃兆基擦著額頭的汗笑,手里的塑料筐碰撞出“哐當”聲,混著塘邊的蟬鳴,滿是踏實的歡喜。

工人按大小把魚分揀進不同的筐里。記者 文波 攝
午后,暑氣漸盛,陳志雄的最后一筐魚被穩穩抬上貨車。后視鏡里,魚塘漸漸恢復了平靜,只剩波光粼粼的水面下,新一批魚苗正鉚著勁生長——它們知道,明年的暑期旺季,又會是一場熱鬧的豐收。而路邊,又有貨車鳴著笛駛來,輪胎碾過帶水的路面,濺起一串水花。
在三角鎮,這魚塘里躍動的,從來不止是生魚,全鎮2000多名從業者的希望也在塘邊升騰,“中國生魚之鄉”的脈動伴著生魚的躍動愈發強勁。這道在三角鎮暑期每日上演的“魚”動風景,正續寫著更鮮活的豐收故事。
記者 柯頌
◆編輯:吳玉珍◆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