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2月12日,《經濟日報》8版頭條刊出題為《低效工業園改出新空間》文章,大篇幅聚焦報道中山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破難題促發展,抓“工改”,為中山高質量發展拓出了嶄新空間。以下為全文:
在廣東中山市,一場低效工業園改造升級(以下簡稱“工改”)攻堅戰正如火如荼推進。從9月份到11月份,約5000畝新增“工改”拆除整理土地在城鄉鋪開,60多個新批復、新動工的項目正拔地而起,一個個萬畝級主題產業園建設提擋加速……
對于中山市來說,“工改”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攻堅戰。
曾為“廣東四小虎”之一的中山,一度困于粗放發展模式所形成的低效產業空間,在百舸爭流的城市競逐中逐步掉隊。2022年初,中山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啟動“工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當地更針對“工改”深入開展“破難題、促發展”攻堅行動。截至目前,中山已累計拆除整理低效工業用地超3萬畝,為高質量發展拓出了嶄新空間。
重塑產業格局
登上中山黃圃鎮“工改”指揮部大樓眺望,大片平整的土地延伸至一條碧藍的水道,對岸便是“中國家電之都”順德的容桂片區?!斑@里是全市最大的‘工改’項目——中山市智能家電產業園大岑片區,將聯動容桂打造萬畝家電產業腹地。附近原本是密密麻麻的破舊廠房,而今已清拆出千畝土地,引來一批家電上下游企業落戶,供不應求?!秉S圃鎮黨委書記梁泳輝說,“黃圃鎮有工業用地1.9萬畝,其中低效用地達1.2萬畝,未來的發展空間只能靠‘工改’?!?/p>
黃圃鎮是中山市的縮影。中山市工改辦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工改”前,中山土地開發強度已近40%,預計到2035年,年新增產業用地不到600畝;全市33.7萬畝工業用地中有11.3萬畝的鋅鐵硼廠房,產業空間有限、土地碎片化問題嚴重,導致多年來招商引資項目落不了地,有的本土企業外遷,工業投資連續多年在珠三角地區墊底?!拔艺{研看到,低效廠房里有高耗能、高污染等現象,無論是從產業空間來看還是從生態保護來看,都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敝猩绞形瘯浌暮Uf。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中山吹響“工改”攻堅鐵軍再出發的號角,組織萬名黨員干部一次次入鎮下村開展深度調研,破困局、開新局?!肮じ摹敝?,中山跨鎮街謀劃智能家電、高端裝備等十大主題產業園區,一園一策推動土地連片改造?!包S圃鎮正積極探索適合家電產業的改造模式,堅持家電主導、重塑空間,推動土地碎片變連片、低效變高效?!绷河据x說。
中山市把“工改”確立為“一把手工程”,調動各級各部門資源合力攻堅,創新推出“村企合作+單一主體歸宗”“政府收儲+異地代建”等多種模式,黨員干部走村入戶講政策、點對點破解難題,贏得廣泛支持。
“終于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自己想建的廠房了?!笨粗型髂?月封頂的智能制造基地,中山市雪樂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巧英說。雪樂電器扎根黃圃鎮20多年,被列入“工改”第一批搬遷名單?!膀v挪期間外貿訂單怎么辦?員工怎么辦……工改辦的同志以‘一條龍’服務解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睏钋捎⒄f,當智能家電產業園一階段土地整備完成后,雪樂電器第一個回遷,開建新基地,“今年廣交會外商來考察,廣交會后海外新客戶比往年增加了20%”。
改出新空間,迎來新氣象。目前中山市“工改”項目新招引企業166家、服務本土企業228家、預計推動新增投資近850億元。本土傳統制造企業忙增資擴產、數智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紛紛落戶,中山市的產業格局被重塑。前三季度,中山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7.2%,增速均排名廣東前列。
吸引企業回歸
“工改”不僅改出了產業空間,更改寫了營商環境,改回了企業信心。
“20年前,我在中山市為買地跑斷了腿,從競拍到拿施工許可證用了近兩年;而現在拿地即開工,半小時搞定,真切感受到政府支持項目落地的力度、速度和溫度。借‘工改’我們將打造國內第一個數字化全預混冷凝燃氣壁掛爐生產基地?!睆V東昊森集團董事長吳效峰滿懷信心地說。
“過去,有企業家說,在中山市干企業、辦事太難了。我們就是想通過‘工改’打開缺口,聆聽企業家呼聲,打造一個全新的營商環境?!惫暮1硎?。
記者從中山市工改辦了解到,“工改”前,中山還存在一些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審批效率低下、過程繁雜?!肮じ摹敝?,中山市果斷清理113項市鎮兩級的“自捆手腳”政策,出臺涵蓋空間規劃、土地整備、審批服務等方面的83項新政策。同時,中山推出一攬子舉措推動審批提速,使項目批復平均時間從20多天縮短至3天,并創新搭建“中山看地云”平臺,開展“云”招商、“云”選地,形成全產業、可視化、智慧化的產業用地供需平臺。
隨著“工改”深入推進,一股企業“回歸潮”在中山涌現。多年前從“燈都”中山古鎮“出走”布局長三角地區的上市公司歐普照明今年“回家”,將華南總部落在中山。越來越多企業對中山營商環境投下“信任票”。截至11月底,中山經營主體數量已突破61萬戶,比2022年初增長近20%,其中制造業經營主體增長超1.3萬戶,增長率超12%。
富民興村提質
沿河漫步于黃圃鎮內的家電產業園,清澈的河水淌過寬闊的草地?!凹译娚a免不了酸洗、噴涂等環節,過去河畔‘小散亂污’廠房密集,污水橫流。如今,我們沿河留出25米生態空間,園區品質提升了,也大受優質企業歡迎?!绷河据x說。
“工改”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中山市引導全市黨員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既算經濟賬,又算生態賬和健康賬,以“工改”為突破口協同推進產業升級、污水源頭治理和富民興村,帶動各領域高質量發展。
“工改”以來,中山市已摸排超7萬家工業企業和265個工業集聚區,拆除整理過萬畝用地,推動涉污企業達標排污。利用“工改”騰出的空間,中山市創新規劃了25個環保共性產業園,將同一產業鏈的涉污環節集聚到一個園區,一口排放、監管,預計將實現超2500家污染企業聚集發展、高效治污。
“工改”還充實了村集體和老百姓的“錢袋子”。中山市引入專業評估機構,評估廠房業主剩余租期并作合理補償;同時采取物業補償與貨幣補償結合的方式進行土地收儲補償,支持新建物業由村集體持有,并鼓勵國資國企“統租統管”,解決村里長遠收益的問題。在黃圃鎮,不少村民從改造項目中獲得的收益達原來低效廠房租金收入的6倍。
秀水長清、富民增收的新景,在小欖鎮綠金灣高端環保產業園成為現實。改造前,該園區為11萬平方米的殘舊鋅鐵棚,年租金僅3690萬元;改造后,園區產業加速綠色轉型,集體物業價值達13.8億元,將給其所在的社區每年帶來租金收入約6270萬元。
編輯? 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