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從戴思樂科技園向東看去,深中通道中山大橋高聳的橋塔清晰可見。
“以前覺得深圳很遠,現在覺得很近?!?/span>看著遠處的中山大橋,戴思樂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戴思樂公司”)董事長陳梅湘對深中同城充滿期待。公司50多名來自深圳的員工即將實現半小時通勤。這是此前她不可想象的。
深中通道預計本月底具備通車條件,為珠江口東西兩岸“縫”上關鍵的一線。由此,深中同城將從想象變作現實。
在深中通道的登陸點——翠亨新區,這種“同城感”最為強烈。近年來,圍繞深中規劃、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六個一體化”,翠亨新區逐步構建起一個讓深中企業和市民“無感遷移”的綜合環境。在翠亨新區,深中“半小時生活圈”觸手可及。
交通再升級
融入“深中半小時”“灣區一小時”通勤圈
從戴思樂科技園出發,不到10分鐘就可來到深中通道的入口——翠亨東收費站。未來,從這里進入深中通道,不到半小時即可到達深圳前海。
“以前來一趟馬鞍島要2個多小時。以后會方便很多?!鄙钪型ǖ兰磳㈤_通,陳梅湘已開始謀劃她以及員工們的深中同城新生活。
戴思樂公司是一家生態水處理及空氣治理工程設備企業。2014年,當馬鞍島仍是遍地芭蕉林時,陳梅湘帶領團隊從深圳來到翠亨新區,在馬鞍島建立戴思樂科技園,開啟了她和公司的“二次創業”。跟隨而來的,還有大批來自深圳的員工。這些年來,這些員工在深中兩地來往。長距離的通勤讓他們普遍選擇“一周一回”。為了消除員工的“鄉愁”,園區內健身室、室內高爾夫球場、游泳池等休閑健身場所一應俱全。隨著深中通道建成通車,這種局面將畫上句號。
深中同城,交通先行。互聯互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網絡,是深中同城的重要支撐。深中通道將成為深中人流物流的主要通道。在此基礎上,深中交通對接正不斷加密。
除了通過深中通道自駕來往深中兩地,人們還有更多出行選擇。近日,深中跨市公交線路和票價正式發布。其中,“翠亨新區人才港(臨時)—前海灣”線路全程45公里,45分鐘可達。
此外,廣州、深圳、中山三市今年已就推動深南中城際項目納入上位規劃形成共識,深圳、中山將分別在深大城際終點深圳機場T2樞紐站和南中城際香山站,預留深南中城際接軌條件。未來,深中通勤將進入“軌道時代”。
事實上,翠亨新區作為深中通道登陸點,其“超級接口”的角色尤為突出。除了對接深圳,翠亨新區的交通網絡還面向大灣區。翠亨新區已聚集了中開高速、南中城際、中山港新客運碼頭、深中跨市公交等大灣區交通項目。
目前,南中城際已正式進入盾構施工階段,南中城際中山段第一站——翠亨新區香山站正在建設;中開高速中山段已交工驗收,預計與深中通道同步通車;中山港新客運碼頭建設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未來,人們從南中城際香山站出發,30分鐘左右可達廣州中心城區;從翠亨東收費站上中開高速,30分鐘左右到達江門;中山港新客運碼頭啟用后,從翠亨新區到香港機場的距離將縮短至50分鐘左右……通過立體式的交通網絡,翠亨新區已融入“深中半小時”“灣區一小時”通勤圈中,成為大灣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在實現交通“外聯”的同時,翠亨新區加快完善內部交通網絡。2022年,科技金融新城、科學城、客運港碼頭三大片區市政配套路網工程啟動建設,涉及道路超過40條。這是翠亨新區馬鞍島開發建設以來覆蓋面最大的市政路網建設工程,旨在打通島上交通網絡的“毛細血管”,提升對接深中通道的順暢度。目前,客運港碼頭片區市政路網工程完成驗收,科技金融新城、科學城兩大片區路網也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今年,翠亨新區計劃新改擴建道路超過25公里,實現轄區內所有區域半小時通達深中通道,接入灣區交通網絡。
協作再擴容
做大“深圳+中山”創新圈
馬鞍島東部,深中通道登陸點旁,一個新的產業平臺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由深中兩地國資平臺聯手打造的深中產業協作示范園區——灣區未來科技城已進入建設工作的收尾階段,預計今年10月正式開園。
園區邊建設、邊招商。深中(廣東)高新產業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孫中海表示,園區已儲備超過70個來自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科創型項目,涵蓋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
“區位和產業環境,是進駐和正在洽談的企業最關注的因素?!痹趯禹椖窟^程中,孫中海逐漸抓住了企業的關鍵需求。與深圳隔海相望,背靠中山制造業腹地,讓灣區未來科技城成為了不少科創型企業的成果轉化地。他說,未來園區將打造“深圳科研+中山轉化”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示范標桿。
深中聯動,產業是重點。翠亨新區是深中產業協作的主戰場。近年來,中廣核、華潤燃氣、江波龍、新益昌、戴思樂等一批深圳企業已在翠亨新區布局。去年,深圳、中山兩市在深圳寶安九圍國際總部區首次召開聯合招商大會,宣布在翠亨新區、火炬開發區建設珠三角首個跨珠江口經濟合作區——深中經濟合作區,探索“深圳總部+中山基地”“深圳鏈主+中山配套”“深圳研發+中山轉化”的產業聯動新模式。目前兩市正謀劃于近期在中山舉行第二次聯合招商大會,攜手做大產業增量。
為迎接隨著深中通道而來的珠江口東岸創新資源,翠亨新區還在產業空間方面重點發力。
翠亨新區正大力推動深中經濟合作區建設,謀劃深中經濟合作區先行區,加快合作項目動工。一批聚焦科創產業的平臺載體也陸續建成。除了灣區未來科技城,粵港澳大灣區已建成的單體總投資最大的生物醫藥產業平臺——中山生命科學園、大灣區首個以科學儀器為主題的國家級園區——西灣國家重大儀器科學園、翠亨新區首個新一代信息技術主題產業園——中山軟件園(翠亨新區)等一批園區已投入運作,集聚了一批來自大灣區科創企業。
與此同時,翠亨新區正通過村鎮低效工業園轉型升級,騰出萬畝級空間,迎接更多科創項目。
去年翠亨新區通過“工改”整備出3150畝工業用地,成功招引了一批優質項目。今年上半年,翠亨新區先后簽約華凱易佰和東鵬飲料等一批行業龍頭項目。今年,新區將繼續推進“工改”,計劃全年整備不低于2600畝工業空間,繼續引進一批來自大灣區以及全國的龍頭項目。
通過建設“大平臺”、騰出“大空間”、引進“大項目”,“深圳+中山”創新圈在翠亨新區不斷拓展。
環境再優化
打造深中“無差別”服務
“很方便,我不用花兩小時的車程跑到深圳辦事了,節省了很多時間?!苯?,中山市首臺深圳醫社保自助機在翠亨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正式上線,超過100項深圳醫保、社保、稅務業務可通過自助機遠程辦理,實現“零跑腿”。深圳市民馮先生在翠亨新區政務服務中心(馬鞍島),通過使用深圳醫社保自助機,幾分鐘便完成了醫療保險關系轉移業務的所有流程。高效便捷的遠程辦理模式,獲得了馮先生的點贊。
深中同城,主角是廣大經營主體和市民。為加快深中同城化,翠亨新區重點打造深中“無差別”的營商環境和城市配套服務體系,讓企業和市民“無遷移感”。
在政務服務方面,翠亨新區深中聯動的清單不斷延伸。截至目前,翠亨新區正加快打通與深圳政務服務聯動渠道。目前,新區已實現與深圳寶安、深圳龍華等地政務服務事項“跨城通辦”,翠亨新區可辦理深圳地區高頻事項超過230項,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此外,翠亨新區正建設中山國際人才島,并布局了全省首個地級市人才港——中山國際人才港。目前,中山國際人才港正與深圳前海、寶安區強化聯動,讓深圳人才到翠亨新區也可享受到對標深圳、對標灣區的全方位人才服務。
在營商環境方面,翠亨新區最近出臺實施《翠亨新區(南朗街道)對標深圳法治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2024-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了對標深圳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具體目標和實施路徑。翠亨新區將對標深圳建立健全營商制度體系,為深中兩地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提供無差異化法治營商環境體驗。
在生活配套方面,翠亨新區已規劃翠灣文化藝術中心、會展中心、翠湖體育中心等配套。位于馬鞍島的南中城際香山站將啟動TOD開發,規劃“湖畔花巷”“創新社區”“科技中心”“人才公寓”“國際會議酒店”“獨角獸企業總部集群”“創新實驗室”等功能概念空間,形成產城融合發展空間。未來,通過深中通道等交通網絡,一個與深圳前?;ヂ摶ネ?、城市功能共享互補的城市新核將在翠亨新區崛起。
一橋飛架東西,深中通道連的不僅是深中產業圈、生活圈,還打通了兩地的文化圈。去年,翠亨新區與深圳寶安區簽訂了高質量融合發展框架協議,兩地在產業協作、交通設施、科技創新、公共服務、規劃協同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隨著兩地聯動,“深中生活圈”不斷結出新成果。通過加強文旅合作,兩地已推出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并謀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不斷融合深中圈子,正構建起一個都市與鄉愁相結合的共同體,樹立起珠江口一體化發展的新樣本。
編輯 曾淑花? ?二審 魏靜文? ?三審 林志強